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4-03 浏览次数: 10


























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1.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1

1.2本科专业设置1

1.3在校生规模1

1.4本科生源质量2

2.师资与教学条件4

2.1 师德师风建设4

2.2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4

2.3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情况5

2.4 教师引进及培训情况6

2.5教学经费投入情况6

2.6教学设施应用情况7

3.教学建设与改革9

3.1 专业建设9

3.2 课程建设10

3.3 教材建设11

3.4实践教学12

3.5 教学改革13

3.6创新创业教育15

4.专业培养能力16

4.1一流专业建设情况16

4.2人才培养目标16

4.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7

4.4立德树人落实机制18

5.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情况20

5.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20

5.2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监控20

5.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20

5.4持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1

5.5开展专业评估及认证情况21

6.学生学习效果23

6.1学科竞赛23

6.2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达标率23

6.3学生学习满意度23

6.4学生毕业就业情况24

6.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4

7.特色发展25

8.问题与改进27

8.1关于师资与教学条件27

8.2关于教学建设与改革27

8.3关于教学质量保障28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29

附表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29

附表2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30

附表3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32

附表4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35

附表5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39

附表6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42

附表7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45

附表8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47

附表9分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4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创于1954年,是中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8年以来,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同类型高校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特色定位,秉承“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的办学理念,凸显“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科技创新文化,追求“卓而独特、越而胜己”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和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服务面向: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服务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1.2 本科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设置以工学、理学、管理学类为主,同时涵盖经济学、文学、法学、农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共设置56个本科专业,其中2022年新增专业1个,停招专业5个。设有市场营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4个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新工科项目3个,教育部新农科项目2个,教育部新文科项目1个。建设有7个中本贯通专业和2个高本贯通专业。

1.3在校生规模

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9768,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为15984,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80.86%折合在校生22803.4


1.1各类学生人数

分类

人数(2021

人数(2022

1.普通本科学生数(人)

16154

15984

2.普通高职(含专科)学生数(人)

405

332

3.硕士研究生数(人)

2790

3343

其中:全日制

2745

3288

非全日制

45

55

4.博士研究生数(人)

0

0

其中:全日制

0

0

非全日制

0

0

5.留学生数(人)

100

78

本科生数

学历教育

76

57

非学历教育

9

0

硕士研究生数

学历教育

15

21

非学历教育

0

0

6.普通预科生数(人)

59

56

7.进修生数(人)

28

30

8.夜大(业余)学生数(人)

4573

4328

折合学生数

23508.9

22803.4

1.4 本科生源质量

1.4.1招生专业与招生人数

2022年学校录取本科新生3998名,专升本(含高本贯通)137名,预科59名,港澳台侨联招5名,招生专业51个。生源地覆盖除北京、天津、海南以外的28个省(市)及港、台地区。计划类型包括中西部协作、国家(地方)专项、国家民委专项、新疆单列、少数民族专项(包括内地新疆班、内地西藏班、预科转入、预科)、三校生(含特教)、中本贯通转段、中高职贯通转段、专升本、高本贯通转段、春季招生、港澳台侨联招、台湾学测招生等类别。录取包括艺术批、国家(地方)专项、本科一、二批及春季招生、三校生(含特教)、中本贯通转段、专升本、高本贯通转段、港澳台侨联招、台湾学测招生录取等批次。

1.4.2录取情况与生源质量

2022年,全国各地疫情散发式爆发,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顺利完成了各项招生任务,保障了2022年的生源质量。今年学校秋季招生一本线(特招线)上人数共计2198人,占秋招本科外省市普通生源的88.20%,占全校秋招普通生源的62.75%。在28个招生省市中,15个省市所录全部生源在一本线(特招线)上,10个招生改革省市平均分在特招线上,17个招生未改革省市中14个省市的理科平均分在一本线上,文科除广西和山西外平均分均在一本线上;内蒙古生源最高分超一本线 104分。上海普通生源线上人数有较大提高,录取最高分为520分,专业组2和专业组3提升12分,其中专业组3包含的香精香料技术与工程专业录取分均在特招线上;我校特色优势专业强势上升,艺术类生源在上海同类高校中继续保持前列。

2022年学校总的专业志愿率为85.4%专业志愿率100%的专业有19个,专业一志愿率为52.79%半数以上的考生满足了心仪专业的选择。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卓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软件工程(卓越)、人工智能、视觉传达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风景园林、通信工程(轨道通号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深受考生欢迎,在多省市招生一直保持显著优势。


2.师资与教学条件

2.1 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学校及各学院(部)均成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评小组,严格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学校近年来未出现过“师德失范行为”。

一.在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聘期考核等工作中重视“师德”的评价与考核,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学院对教师个人的考核中将师德放在首位,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学校对学院的考核中,在“师资队伍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引进”“党的建设与政治保障”部分设“师德失范行为”“师德师风建设”等专项考核指标,结果直接影响学院的绩效分配。

.在各级各类评奖评优、各类人才工程选配及推荐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第一”标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拟定校内评选的师德师风标准,初步推荐人选统一报党委教师工作部进行师德审核,并依规进行公示,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

.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作中,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学院及学校考评小组对照《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务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表》,对所有申报人进行逐一考核。考核标准包括政治态度、工作态度、教书育人和师德修养四部分。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资格。

2.2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趋于稳定、合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0人,生师比为17.93。专任教师中,49.15%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正高11.7%,副高37.45%);70.94%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达到95.37%;双师双能型教师占55.66%。从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占20.47%36-45岁占38.87%46-55岁占32.08%56岁及以上占8.58%(参见附表1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附表2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附表3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学校现有实验技术类人员122名,具有高级职称27人,所占比例为22.1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1人,所占比例为74.59%




2.1 近三年生师比


专任教师数

(人)

外聘教师数

(人)

折合教师总数

(人)

生师比

2021-2022学年

1060

424

1272

17.93

2020-2021学年

1027

427

1240.5

17.99

2019-2020学年

1026

346

1199

17.96

 从分专业的专任教师情况来看,各专业的师资队伍总体上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但也有少数专业的专任教师数偏低,或者生师比偏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受到新增专业的影响,部分专业的原有师资被“分流”。例如,学校近年来依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原有专业增设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新专业,上述原有专业的部分师资转型为新专业专任教师。二是部分专业招生数较大,如能源与动力工程、会计学、市场营销等,导致这些专业整体生师比过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将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有针对性地加大新设专业的师资引进力度,整体增加专任教师数;二是加强新专业建设的同时,逐步减招甚至停招部分老专业,如电子信息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网络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三是进一步科学制定招生计划,适度减少部分专业的招生数量。

2.3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情况

本学年开设的2196门(6453门次)课程中,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328门(3128门次),占总课程门数的60.47%占开课总门次的48.47%)。其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25门,占总课程门数的14.8%

具有教授职称的146名教师中,有138人为本科生授课,教授上课比例为94.52%8名未承担本科课程教学的教授中,有5名为当年离职,2名为当年新入职,尚未安排教学任务,1人为援疆教师。

2.2教授上课情况

类别

总人数

项目

授课人数

百分比(%

课程门次(门次)

百分比(%)

课程门数(门)

百分比(%

学校

/

/

6453

/

2196

/

教授

146

授课教授

138

94.52

624

9.67

325

14.79

2.4 教师引进及培训情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高度重视专任教师人才引进工作,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书记、校长任双组长,分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委员会定期研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学校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人才配套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2021-2022学年,学校共引进56位专任教师报到入职,博士学位学历人员占比达到100%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2人,占比达到75.0%;正高级职称教师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6人,高级职称占比达到19.6%;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有26人,占比达到46.4%;引进专任教师学科分布合理,既满足基础学科要求,又能支持学校重点学科的发展。

依托平台建设,促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依托明德讲坛和教师沙龙,围绕课程思政、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主题开展活动。本学年开展明德讲坛3期、教师沙龙12期,参与教师1400余人次,确保“月月有论坛,院院有沙龙,人人有受益”的良好局面。

加强岗前培训,促进教师快速实现角色转换。选派62名新教师参加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164人参加特色工作法培训,促进教师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全面实施校本研修“十个一”工程,范围覆盖师风师德、教学能力、教学科研和社会适应4个领域,促进教师快速融入学校成为真正的上应人。

丰富培训内容,促进教师全方位多层次发展。组织1200余人次参加上海市属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以及校本导师专题培训班、国家基金专题培训班、研究论文专题培训班、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班,“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教师专项能力培训,暑期高教教师研修,“第五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赛前培训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培训以及各类专题培训等,培训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等。

创新培训形式,线上学习平台全面开展。依托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线学习平台,覆盖学校全体专任教师、辅导员、实验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水平和行政管理经验全方位提升。

2.5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21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6540.4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825.32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376.69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868.17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516.34元,生均实习经费为235.67元。

2.6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2.6.1教学用房

根据2021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95.19m2,产权占地面积为92.95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62.15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346215.4m2,其中教室面积71214.32m2(含智慧教室面积665.45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54602.22m2。拥有体育馆面积21782.99m2。拥有运动场面积60600.0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9768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48.15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31.44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7.52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7.82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1.1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3.07m2/生)。

2.2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951861.2

48.15

建筑面积

621545.42

31.44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346265.31

17.52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154602.22

7.82

体育馆面积

21782.99

1.1

运动场面积

60600.0

3.07

2.6.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822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9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234.1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0.06%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5704台(套),合计总值3.781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632台(套),总值23481.93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5984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23654.9元。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9个。

2.6.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2022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4391.93m2,阅览室座位数2529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81万册,当年新增26273册,生均纸质图书79.37册。图书馆还拥有电子期刊1.69万册,学位论文618.77万册,音视频19422.9小时。2021年图书流通量达到5.92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752.86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576.64万篇次。



3.教学建设与改革

3.1 专业建设

      1.  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学校不断提高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能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建设新工科。2021年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备案,该专业紧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延伸,培养国家急需的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在2020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专业优化调整办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专业方向回归专业本体,强化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实体和基石,探索实施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与2021级相比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减少4个专业方向,停招2个专业。

      1.  加快推进“四新”建设

以建设新工科、新农科和新文科为契机,聚焦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爱科技(ASciT)”9大关键能力,构建以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ASciT-OBE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促进工管复合、理工融合和工文渗透。学校持续推进“四新”项目的有序实施,开展项目的中期检查及验收工作,凝练总结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3.1教育部“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序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1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地方(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应对产业变化的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

2

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国际化应用新模式

3

应对材料新业态,探索以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ASciT-OBE”人才培养模式

4

依托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探索和实践协同育人新机制和新模式(市级)

5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应用型高校服务大都市乡村振兴战略模式研究与实践

6

面向大都市圈绿色发展的复合型观赏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7

以植物应用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创新实践(市级)

8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文工融合的改革与实践

9

三术合一”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市级)

3.2 课程建设

3.2.1课程开设概况

本学年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计21966453门次),其中含80门次“应用•前沿”教授研讨课以及140门次普通通识课程

3.1 全校课程开设情况

课程类别

课程门数

课程门次数

平均学时数

平均班规模(人)

公共必修课

240

2506

36.42

63.49

公共选修课

145

220

24.58

43.27

专业课

1811

3727

47.13

45.49

总计

2196

6453

42.20

52.40

以“金课”建设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抓手,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免费的校内外线上教学资源,共引进46门线上优质通识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雨课堂四大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校内教师认证已达5776人次,学生认证57296人次。本科教学中应用的在线课程总数已达5331门,引MOOC数量143门,建设SPOC数量达5188个。《中国古代技术》等9门已在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开课。2021-2022学年参加慕课课程学习的学生9391人次。

3.2.2一流课程建设

2022年,对标《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建设目标,根据申报方案开展课程建设,获批10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从获批课程的类型上看,近两年已累计获批1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获批总数位居应用技术型高校第一,在上海所有高校中排名第五。《材料科学基础》、《数据结构》等18门课程获批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34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在全校“金课”建设与改革探索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激励作用。

3.2.3 加强劳育美育课程建设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21年学校出台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的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兴趣、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联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落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方案》,规范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大力提升专业艺术教育。在通识教育中专门设立公共艺术课程模块,高质量开出校内特色课程,引入校外优质在线课程。2021-2022学年共开设了10门公共艺术类线上课程,选课人数达1978人次。同时积极邀请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进校园,丰富我校学生美育途径。疫情期间积极号召学生组织、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 教材建设

3.3.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开设情况

2020年对干部和教师代表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使用培训的基础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1年面向全校学生持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通识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课程重要章节进行讲述。自2022级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由2学分升至3学分,进一步固化课程内容,发挥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工作部署,20228月学校组织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为期2天的《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任课教师培训,围绕“三进”工作总体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培训《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的整体理念、教学要求和教学示范等,帮助不同语种、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讲好用好《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进一步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切实提升“三进”教学工作实效。

3.3.2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

2021年学校成立了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及教材工作机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进一步强化学校教材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不断加强对教材的编写、评价、推荐和选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定期排查教材选用工作和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以线上访谈、在线问卷等形式组织开展2021年度上海市普通高校教材管理情况调研工作,300多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参与调研。

2021学年,马工程重点教材对应课程共13门,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13门(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覆盖率100%,购买马工程重点教材人数占选课人数的100%

3.3.3推进特色教材建设

学校组织开展了“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工作,推荐4项申报上海市“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中《工程化学》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推荐名单。强化“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材建设工作,推进应用型本科教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2021-2022学年出版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实践》、《大学体育健康》等新形态教材,《化妆品专业英语听说教程》等教材已签订出版协议。通过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

3.4实践教学

3.4.1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实践教学

2022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多种举措和方式,并提供各种线上教学资源,极大保障了我校线上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校积极联系高校共享实验室,并为化工、材料、香料、电气、生态、轨交等学院申请了相关实践课程的虚拟仿真平台服务账号,为这些实践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各教学单位结合本单位实践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虚拟仿真平台、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ilab)及各种虚拟仿真软件等线上实践教学资源和技术,有序开展线上实践教学活动。对于难以开展线上教学的实习、实验等课程,由各教学单位结合本实际,本着“一院一策、一课一案”的原则,通过采取调整实习实验的顺序、时间及内容等方式延后安排,并报教务处备案。在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确保了实践教学质量。(参见附表4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3.4.2加强实践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

2021年,学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4门,VR虚拟仿真课程2门。总计已建成虚拟仿真实验18门,VR虚拟仿真课程11门,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上海市一流课程9门。

为推进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在重新核定项目类型的基础上,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演示、验证类基础实验教学视频制作。鼓励学院、实验室、教师共同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2021年,各学院部完成拍摄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含工训)或含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内容的各类型实验项目(含工训)共计290余条。目前,该工作进展顺利,使学生可以在课前预期、课后复习环节随时反复学习,并使教师节约了宝贵的课上时间,从机械的演示教学转移到了对课程重点、难点的讲解。

3.4.3开展“双证融通”

学校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实施“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培养方案,推进“双证融通”教育工作。2021年,全校范围内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室内环境治理员、上海市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机器人应用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化工总控培训、西门子NX中级认证证书、上海市计算机证书、华为HCIA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中级口译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件考试,当年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共计1318人。

3.4.4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发布《关于本学期本科实践教学安排的通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本学年学校共有4045名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其中随机抽取80份毕业设计(论文)送校外专家进行盲审。为进一步提高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加强规范管理,科学引用文献资料,杜绝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拷贝、篡改已有科研成果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实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00%诚信检测管理,并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查重率提高至30%。同时根据专业认证内涵要求和上海市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抽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加强了各学院关于出国交流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等。

根据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要求,学校重新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类型,本学年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论文)比例占60.08%,其中理工类学院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设计(论文)比例占71.21%

3.5 教学改革

3.5.1.引企入教

在总结“十三五”期间校企合作“双百工程”建设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首批建设“引企入教”专项21项。2021年新增“引企入教”专项立项18项,其中课程类12项、实验类6项。为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支撑。

为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学院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学校积极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20219月,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成功获批上海市现代产业学院。此外,学校积极推进校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制定了学校现代产业学院总体建设方案,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产业与教育更层次融合。





3.2现代产业学院

序号

名称

合作企业(单位)

备注


1

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宇昂水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风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上海市级


2


现代都市园艺产业学院

上海花卉园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上海上房园艺有限公司;上海源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等


校级


3


现代制药产业学院

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凯惠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等


 校级



4


半导体光电产业学院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摩尔精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亚明照明有限公司;上海鼎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弘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校级


5


智能建造产业学院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巨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建材集团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


校级


6


铁路智慧建造与运维现代产业学院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智能调度工程研究中心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有限公司等


校级

7

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东软载波有限公司;上海晟矽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

校级

3.5.2推进教师教学创新

围绕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融入学科前沿和社会变化因素优化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典型案例将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提升学生学习效果。2022年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武田艳、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吴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敏3位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地方高校正高组一等奖、地方高校副高组一等奖、地方高校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学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3项。

3.6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将“三创”教育贯穿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依托各学院专业行业背景,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三创”教育课程体系。把“兴趣驱动、问题导向、重在过程、自主管理”的“三创”教育思想融入 “实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原则,将“三创”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中制订了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通识课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及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学分修读要求。引导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用 “互联网+教育”、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三创”潜力。

本年度我校144名教师开设共计88门创新创业类课程,其中在线开放课程3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创新创业实务》公共必修课,通过设置灵活的授课环节和模块化评分环节,将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获批上海市一流课程。

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建设了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团中央“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西门子SCE教师培训中心、IT服务外包软件人才培养校外实习基地、香料香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共计14个省部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此外,学校还拥有56个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3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室、120平米的创业模拟实验室、19个大学生“三创”名师工作室和27个“三创”教育工作室等,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科技研发、创业实践及成果孵化的有力支撑。

我校在教育部牵头十三个部委联合主办的现象级赛事——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进步显著。实现国赛和市赛金奖双突破,获得国赛铜奖2项,市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9项,相较于上一年的市赛银奖2项、铜奖15项取得了由量到质的跨越式提升,打开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4.专业培养能力

4.1一流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重点围绕上海“美丽健康”产业、“上海制造”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打造香料香精食品化妆品和绿色化工制药、功能材料和智能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等以一流专业为引领,服务全产业链的学科专业群。2021年,新增土木工程、制药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材料物理等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复合材料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园艺、工程管理、会计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等9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共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本实现学院全覆盖。

4.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序号

专业名称

所属学院

年份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0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

2020


食品科学与工程

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

202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0


市场营销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


土木工程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2021


 制药工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1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21


 材料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

4.2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求落实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努力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各专业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充分的社会需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研为基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思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通专融合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等理念,综合运用多种实践策略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修订完善培养方案。(参见附表5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2021年新获批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土木工程、制药工程两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例。

土木工程: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胜任建筑工程、道路、桥梁等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岗位工作,上手快、后劲足、岗位忠诚度高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毕业生能在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研究、教育、开发等部门胜任技术或管理工作。

制药工程: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法制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合规、质量、安全和环保意识,掌握制药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行业胜任药品生产运行、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工艺开发、技术服务和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具有国家意识、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工程人才。

4.3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紧密对接培养目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求既要兼顾生源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又要专业特色鲜明,融入“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体现学科专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2020年获批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为例。该专业以化学药品与原料药智能制造新技术为主线,突出 “绿色化工”和“智能制造”特色,培养复合型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对标专业培养目标,理论课程重新梳理专业知识体系,形成“学科基础课+化工专业核心课+药物生产选修课”三大课程模块。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与上药集团共建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市级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虚拟交互教育创新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化学基础实验、化工基础实验、化工专业实验、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基地实习、学科创新竞赛等六大实践教学模块,打造以“化工+制药”学科为主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4.4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4.4.1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思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主渠道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类型的实际特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努力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强化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的劳育、美育功能,在三创教育中贯穿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克服困难的坚韧毅力和扎根一线的职业志向。通过加强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配合,发挥全过程各环节的综合育人功能。修订完善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将立德树人纳入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教学规范中。

4.4.2推动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

2021-2022学年,学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厚德”“精技”2个人才培养关键点,创新课程建设、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在组织指导各学院做好线上育人、云端思政工作的同时,以问题和成果为导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开展党史教育融入课程专题建设,立项校级课程建设项目8个,获批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3门。新增领航课程69门,其中荣誉课程10门、示范课程30门、重点课程29门,完善了学校“荣誉课程—示范课程—重点课程”三级领航课程体系。从面上推进和特色成效两个方面修订考核指标,研制了《课程思政二级学院考核指标体系》,筑牢课程思政建设制度保障。出版《厚德•精技——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0例》。

2022年,在阶段性总结领航学院、领航团队、领航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紧密依托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三大特色学科专业群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与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相结合,立项建设4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8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5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和35门示范课程,形成了下一阶段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布局。

学校承办了2021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坛,沪上10所领航校共同谋划新一轮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整体设计,选好建优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起到了推动作用。2022年,学校获批了市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4个,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4名。

4.4.3构建学风建设常态化机制

学校始终坚信学风是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加强学风建设是学校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以提高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倡导积极进取、勤奋务实的教风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学风。

树朋辈典型,立示范引领。我校本科生陆亦炜同学荣获2021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学校已连续十二年开展“校长奖”评选,先后有11个学院(部)的20名同学获得校长奖,连续11年开展我最喜爱的“学习标兵”等评选活动,营造全校积极向上、踏实勤奋、追求卓越的良好学风,充分发挥榜样力量。

抓日常管理,建特色活动。建立辅导员巡(听)课、巡考制度,发挥学生会、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考试教育诚信活动,调动学风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学校自2021年以来启动学院学风建设暨思想政治教育精品培育项目,近年来涌现出诸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式两翼四工程:打造“赛创学”全链条创新实践人才高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知行合一,铸魂育人——以“百村百企”工程为载体打造实践育人新高地》等优秀项目成果。


5.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情况

5.1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对本科教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讨论谋划本科教育教学改革。2021-2022学年,校长办公会围绕课程思政、本科教学激励计划、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籍管理、本科招生计划制定、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填报、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等人才培养及相关工作开展十余次专题研究。特别是2022年上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学校积极应对线上教学带来的挑战,将保障本科教学作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的工作,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班多次研讨疫情管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开展方案,校长办公会专题听取在线教学工作进展,为特殊时期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5.2加强日常教学质量监控

2021-20221)学期校督导共听课575人次,覆盖教师291人,评价优良率为98.97%2021-20222)学期受新冠疫情影响,我校本科教学实行线上教学。学校制定了《2021-2022学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质量专项检查工作方案》,采取全面巡课、重点听课、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主体多层次的在线教学督导。全校共巡视线上教学课程1778门次,总体教学秩序良好。按计划对部分重点听课对象开展在线听课,听课评价优良率达86.6%

2021-20221)学期学院督导共听课1342人次,覆盖教师672人次,优良率99.85%2021-20222)学期学院督导共听课1442人次,覆盖教师691人次,优良率99.72%

2021-20221)学期学生对3016门次课程进行了评教,全校评教总体平均分95.88。其中19门次课程满分,最低分73.572021-20222)学期有2393门次课程接受了学生评教,全校评教平均分95.72,有6门次得满分,最低分67.74

在强化理论课程质量监控的同时,对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常态化听(看)课。2021-20221)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抽样看课,共看课21门次,总体评价良好。2021-20222)学期实施线上教学期间,学校加大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共巡视实践类课程267门次,总体秩序良好。

5.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

学校对毕业设计实施“开题、中期和答辩”三段式教学质量管理。20224月中旬,校督导对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进行巡视,共巡视11个学院(部)31场答辩。从答辩组织、答辩流程、答辩评委到位情况、学生答辩情况等多维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优良。

2021学年共有4045名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其中随机抽取80份毕业设计(论文)送校外专家进行盲审,优良率达52%。此外共评选出2022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97篇,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3名,毕业设计(论文)优秀组织奖6项。

5.4持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4.1.构建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进一步对接专业认证要求,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本科课程质量通用标准》《本科课程考核质量标准》等10项质量标准,完善了涵盖人才培养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通过对各个环节质量要求的明确界定,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形成校院两级的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5.4.2.夯实学院教学质量保障

为构建更加精细、精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校院两级质量管理的系统性、有效度,引导学院自觉将质量标准、评价机制和管理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在2021年下半年出台了《关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组织管理、学院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评价、学院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夯实了学校对接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要求,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从经验走向管理、从管理走向文化”的制度基础。

5.4.3.加强全校质量文化建设

以专业认证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两个主要抓手,将“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内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日常教学运行、教学建设与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中。以组织撰写各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抓手,引导将教学理念内化为每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以及工作习惯,促进形成自下而上的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学院质量文化。

202112月,学校对全校16个教学单位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进行了评议。从内容与形式规范、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管理、特色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评审结果纳入2021年学院基础绩效考核的“质量管理”部分。近年来,学校还强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以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等为主题开展多元探索,创新教研形态。2021年香精香料虚拟教研室获批上海市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5.5开展专业评估及认证情况

202110月,我校工程管理、通信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等7个专业提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其中安全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申请被受理;20221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此外,学校社会工作、市场营销2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被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受理。


6.学生学习效果

6.1学科竞赛

2022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获批国家级大创的项目数达116项,全校各级获批项目总数达1133项,覆盖学生4000余人,较上一年的覆盖学生数,增幅达30%。同时,大创指导教师数从289人增至410人,增幅近42%2021-2022学年全校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939项,其中国际级一等奖5项,国际级三等奖6项,国家级一等奖44项,国家级二等奖136项,国家级三等奖209项,省部级一等奖56项,省部级二等奖169项,省部级三等奖187。涉及144项竞赛,覆盖6587人次。特别是我校学生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1创新创业类)、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商科院校会展策划、展示设计大赛等比赛中均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体现了我校在相关学科技能竞赛上已达到国内较高水平。

6.2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达标率

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终身体育为导向、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体育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体育教育。在疫情带来的教学挑战下,体教部多管齐下,制定出体育课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教师们借助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群、QQ群等等多种线上资源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通过直播、线上实时指导、视频学习等多种授课形式,拓展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和课外锻炼、创新教学方式确保教学质量。采取线上课程全过程管理形式,所有教师组建教学班级群,以及时解答课程开展过程中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科学锻炼;成立在线教学督导小组,听课督导检查实现所有课程全覆盖。

体育教育部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体育活动,实施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育”两个平台及四个教学模块。满足广大学生体育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面。成立了25个单项体育协会,同比增长 5 %,协会成员超过4000 人,举办了 15 项比赛,参与人数达11040人次。

本学年受疫情影响,仅18级(大四)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大四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了98.16%(参见附表6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6.3学生学习满意度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评价主体,学生对学校教学的评价及反馈是我校人才培养改进和完善的重要参考。通过调研,2021届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为97.64%;对所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89.65%,对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为95.78%,对学校学风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93.70%,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5.25%,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92.48%

6.4学生毕业就业情况

我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共分布在14个学院,82个专业,共4086人,学位授予率94.47%(参见附表7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附表8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其中共有319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国内升学率为8.20%131人出国(境)留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52%(参见附表9分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工作满意度为93.58%,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5.84%。本科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为“制造业”(32.03%),“建筑业”(13.76%)。

6.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学校建立了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将各类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三个等级。通过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工作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为58.75%。对毕业生政治素养评价为“满意” 和“很满意”的占比为92.5%。对毕业生专业水平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为55.00%98.75%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感到满意,其中评价为“很满意”的占比为57.50%


7.特色发展

聚焦“爱科技”,强化“六融合”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主动把握产业新形态和技术迭代对人才的新需求,聚焦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能力培养,构建了“爱科技(ASciT)”关键能力模型(ASciT9大关键能力英文首字母缩写)。实施以思教融合、产教融合、通专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和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统领,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思教融合,强化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精神,引导教师将授业增智润心相结合。2021-2022学年,依托3大特色学科专业群立项4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8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69门领航课程。成功举办2021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坛;撰写完成上海市立项建设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制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荣获3门上海市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出版《厚德•精技—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50例》。

 二是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聚焦应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群对接企业联盟,立项建设了7个现代产业学院。实施“引企”入教专项建设,新增18门校企合作课程(实验),毕设课题来自实习实践和教师科研比例超90%2022年,校长柯勤飞领衔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双协同’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获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例如,学校设立的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2021年获批为市级现代产业学院。自立项以来,与上汽、东软、百度、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共建了V2X试验创新基地,培养车联网、智能驾驶产业链中所需的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大数据等应用型人才。依托该现代产业学院,已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新建V2X特色课程群,编写4本特色教材。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学生参与“课证融通”“职业见习”“职业训练营”等活动的比例达到90%,每年还有20余名学生直接参与无人驾驶云平台等产学研课题的合作研发。

三是通专融合,强化通识与专业教育交织互促。以审美情趣、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为重点,围绕人文精神、技术创新、职业素养建设通识体系。按“少而精、博而通”原则,2021-2022学年共开设了80门次“应用•前沿”教授研讨课以及141门次普通识课程。根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方案》,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在通识教育中专门设立公共艺术课程模块,高质量开出校内特色课程,引入校外优质在线课程,开设出10门公共艺术类线上课程。

四是跨学科融合,强化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为重点,引导各专业在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由工程学知识、信息与智能制造知识和人文经管类知识融合支撑的三阶段递进课程体系(基础阶段、专业化阶段、实现阶段)。自2021-2022学年开始,逐步打通全校跨专业选修课。建设7个微专业,建成了微专业线上学习平台。

五是科教融合,统筹教学科研资源。以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重点,鼓励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江杰青带头将技术创新引入教学。建设59个协同创新平台,立项跨学科项目课程。与华谊、国药等头部企业合作,增强香料香精化妆品、功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学科专业的产业影响力,打造特色专业。例如,2020年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6月,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A+评价,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B+评价。

六是创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团队合作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为重点,确定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完善“五位一体、三层链接”三创体系,推广PBL(基于问题学习)和CBL(基于案例学习)。2021-2022学年,学生共获省部级以上“三创”竞赛1097项。2021年互联网+大赛报名数立项数均居上海同类高校第一。2021年上海高校评价中,“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数”得分第一。

2021-2022学年,学校持续推进以“爱科技”“六融合”为统领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综合改革成效。20219月,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简报被专门报送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部办公厅及各高校。以此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8.问题与改进

根据专家对我校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评议反馈意见,为切实降低在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经校长办公会、教学工作例会专题汇报和研讨,明确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8.1关于师资与教学条件

针对专家评议中发现的生师比存在突破底线风险,部分专业专任教师数偏少,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学校将在今后的年度质量报告中予以更为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同时,主要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一是加大师资队伍引进的力度,在各学院师资引进中兼顾学科发展需求和专业教学需求。2021年,学校实际新引进专任教师91人,比2020年增加25人,师资条件已有一定改善。

二是加大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力度,结合学校的专业建设规划,逐步停止轻化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的招生,乃至撤销。

三是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硬制度、硬指标。2021-2022学年,学校共有教授职称的教师146人,为本科上课的教授为138人,比例为94.52%。未上课的8人中,有5名为当年离职,2名为当年入职,尚未安排教学任务。另有1人为援疆教师。

8.2关于教学建设与改革

针对专家在评议意见中提出的双语课程门数偏少,生均课程数和通识课程数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学校将有针对性地加大建设力度,逐步提高课程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一开展双语课程、全英语教学课程专项建设。在新一年度的校级课程建设中,专设双语课程和全英语课程类型建设,对照上海市重点课程的标准进行立项和指导。

二加强通识课程建设。根据新出台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方案》,有针对性的建设优质劳育、美育类课程以及创新创业类课程。加大线上优质通识课程的引进力度。

三严格落实“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使用。对于未按规定使用“马工程”教材的学院在年度教学工作考核中实施相关指标“一票否决”。根据教育部教材局的《上海市2020-2021学年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分析报告》,我校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率已达100%

8.3关于教学质量保障

针对专家评议中反馈的对部分基础教学数据监测不完整、不精准,课堂教学质量督导结果缺少分析,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完善等问题,已进行了专项整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增强教学数据监测、统计的准确性,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的规范性。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已于2022年下半年部署了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教学数据的监测分析和教学质量督导提供信息化支持。

三强化教学、学生系统的联动,实现学生学情分析调研制度化。在2021-2022学年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已增加相关内容。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附表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1060

/

424

/

职称

正高级

124

11.7

37

8.73

其中教授

116

10.94

14

3.3

副高级

397

37.45

177

41.75

其中副教授

346

32.64

11

2.59

中级

494

46.6

107

25.24

其中讲师

478

45.09

2

0.47

初级

13

1.23

0

0

其中助教

11

1.04

0

0

未评级

32

3.02

103

24.29

最高学位

博士

752

70.94

106

25

硕士

259

24.43

162

38.21

学士

41

3.87

148

34.91

无学位

8

0.75

8

1.89

年龄

35岁及以下

217

20.47

81

19.1

36-45

412

38.87

181

42.69

46-55

340

32.08

106

25

56岁及以上

91

8.58

56

13.21













附表2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数量

 生师比

 近五年新进教师

 双师型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4

23.5

5

10

0

030302

 社会工作

11

22.82

2

10

0

050201

 英语

22

11.5

7

15

0

050203

 德语

12

19.17

1

5

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

15.2

10

6

0

070302

 应用化学

52

14.35

10

34

2

071004

 生态学

8

16.88

5

7

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2

18.12

13

27

1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1

14.27

2

8

0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2

15.58

2

8

1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5

6.2

3

4

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40

16.53

16

32

3

080402

 材料物理

21

11.67

8

18

1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8

14.88

1

7

0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10

27.2

3

7

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3

26.96

8

18

1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

99

0

3

0

080703

 通信工程

6

39.5

2

3

1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8

17

3

15

1

080710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13

3

0

12

0

080717T

 人工智能

8

24.25

1

6

1

080801

 自动化

6

33.83

2

6

0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8

14.75

5

6

1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

25.27

2

19

0

080902

 软件工程

22

25.45

2

21

0

080903

 网络工程

14

14.79

1

12

0

081001

 土木工程

25

23.28

4

20

1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

38

1

3

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7

17.86

3

4

0

081007T

 铁道工程

7

29.71

0

6

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9

25.84

4

19

0

081302

 制药工程

20

20.85

5

16

1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20

17.7

8

14

1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14

18.07

9

8

0

081802

 交通工程

6

13.33

5

3

0

082502

 环境工程

10

14.6

4

7

0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

15.63

5

14

0

082801

 建筑学

16

15.19

2

11

0

082803

 风景园林

14

21.43

2

13

0

082901

 安全工程

12

22.17

4

10

0

083001

 生物工程

14

20.07

3

10

0

090102

 园艺

8

23.25

5

8

0

090502

 园林

7

20

4

5

1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81.75

3

3

0

120103

 工程管理

7

30.29

2

7

0

120108T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21

7.43

6

15

0

120202

 市场营销

16

32.38

5

13

0

120203K

 会计学

8

38.88

1

6

0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11

17.36

7

8

1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0

19.4

5

4

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5

19

1

5

0

130402

 绘画

11

6.82

1

6

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2

14.95

5

16

0

130503

 环境设计

10

21.9

0

9

0

130504

 产品设计

11

12.91

0

8

0









附表3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总数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教授

 副教授

 中级及以下

 博士

 硕士

 学士及以下

 数量

 授课教授比例(%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4

0

--

5

9

10

4

0

030302

 社会工作

11

0

--

4

7

9

2

0

050201

 英语

22

5

100

6

10

11

11

0

050203

 德语

12

0

--

2

10

5

7

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

2

50

7

11

20

0

0

070302

 应用化学

52

10

100

24

13

46

5

1

071004

 生态学

8

2

100

2

4

8

0

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2

6

100

16

19

34

6

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1

0

--

5

4

9

1

1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2

2

100

5

5

9

2

1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5

1

100

1

3

5

0

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40

3

100

25

10

38

1

1

080402

 材料物理

21

4

100

8

9

19

1

1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8

1

100

4

2

8

0

0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10

0

--

3

7

9

1

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3

3

100

5

10

17

3

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

0

--

1

1

2

1

0

080703

 通信工程

6

0

--

0

4

4

2

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8

4

100

8

6

18

0

0

080710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13

2

100

5

6

9

4

0

080717T

 人工智能

8

0

--

3

5

8

0

0

080801

 自动化

6

1

100

3

2

6

0

0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8

2

100

2

4

8

0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2

3

100

7

12

16

4

2

080902

 软件工程

22

2

100

6

13

16

6

0

080903

 网络工程

14

1

100

5

4

9

5

0

081001

 土木工程

25

3

100

13

6

22

3

0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

0

--

4

2

4

3

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7

0

--

3

4

7

0

0

081007T

 铁道工程

7

0

--

3

2

7

0

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9

5

100

5

9

17

2

0

081302

 制药工程

20

2

100

6

10

19

1

0

081701

 轻化工程

0

0

--

0

0

0

0

0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20

5

80

4

11

18

1

1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14

2

100

2

9

14

0

0

081802

 交通工程

6

1

100

2

3

5

1

0

082502

 环境工程

10

2

100

2

3

9

0

1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19

5

100

4

9

16

2

1

082801

 建筑学

16

0

--

9

7

12

2

2

082803

 风景园林

14

4

100

4

2

10

4

0

082901

 安全工程

12

2

100

7

3

11

1

0

083001

 生物工程

14

2

100

4

8

12

1

1

090102

 园艺

8

2

100

1

2

8

0

0

090502

 园林

7

0

--

2

2

7

0

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1

100

0

3

4

0

0

120103

 工程管理

7

2

100

1

4

5

2

0

120108T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21

1

100

10

10

18

1

2

120202

 市场营销

16

2

100

4

10

10

5

1

120203K

 会计学

8

0

--

2

6

4

3

1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11

0

--

1

5

10

1

0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10

1

100

3

5

9

1

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5

1

100

2

2

4

1

0

130402

 绘画

11

1

100

5

5

2

6

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2

2

100

8

12

4

13

5

130503

 环境设计

10

2

100

4

4

1

7

2

130504

 产品设计

11

0

--

3

8

2

8

1






















附表4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学分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8.25

1

3

24.84

2

5

852

030302

 社会工作

36.25

6.81

3

25.78

1

0

2

050201

 英语

34.25

1

3

21.11

0

10

563

050203

 德语

34.25

1

3

21.11

0

9

49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2.25

9.5

3

25.15

1

0

2

070302

 应用化学

25.25

30.25

3

32.36

3

38

545

071004

 生态学

35.25

15.25

3

30.61

1

11

392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1.75

5.59

3

27.29

9

5

257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3.38

5.37

3

28.68

3

5

267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0.25

7.63

3

28.16

4

3

187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42.25

5.56

3

28.12

0

1

72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2.25

14.88

3

27.72

9

26

1350

080402

 材料物理

33.25

16.87

3

29.66

8

6

204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35.25

12.25

3

28.11

7

6

70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38.25

4.69

3

26.02

2

7

207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25

13.22

3

27.28

9

2

1466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1.25

13.06

3

26.06

5

2

236

080703

 通信工程

32.25

10.37

3

25.83

5

0

2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4.25

14.25

3

28.7

3

5

4

080710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32.25

11.06

3

25.48

0

0

2

080717T

 人工智能

35.25

13.5

3

28.68

3

0

2

080801

 自动化

30.38

15.5

3

27.15

7

2

445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38.25

7

3

26.62

3

1

42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6.25

13.75

3

29.41

5

8

128

080902

 软件工程

38.25

13.5

3

30.62

3

10

258

080903

 网络工程

39.38

12.5

3

30.34

6

9

55

081001

 土木工程

38.25

4.94

3

25.56

2

2

2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40.25

5.13

3

27.01

2

2

162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5.25

11.75

3

28.31

2

11

36

081007T

 铁道工程

38.75

4.25

3

25.29

3

0

2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38.25

14.63

3

31.11

1

13

2

081302

 制药工程

28.25

18.13

3

27.28

2

24

138

081701

 轻化工程

35.5

20.5

3

31.37

0

9

576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37.25

18

3

32.5

6

0

2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31.32

17.75

3

29.12

2

4

239

081802

 交通工程

37.25

3.94

3

25.43

2

1

36

082502

 环境工程

34.25

12.63

3

27.58

2

16

33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31.25

16.5

3

27.76

4

14

206

082801

 建筑学

45.25

6.69

3

25.84

1

16

2

082803

 风景园林

39.25

19.63

3

35.9

2

4

182

082901

 安全工程

35.25

7.75

3

25.75

3

3

2

083001

 生物工程

24.25

18.87

3

25.67

2

6

2

090102

 园艺

38.25

12.5

3

32.95

2

10

542

090502

 园林

40.25

13.75

3

33.96

2

4

272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6.25

9.25

3

27.25

3

10

3202

120103

 工程管理

40.25

3.5

3

26.52

0

1

2

120108T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36.25

12.5

3

29.91

0

0

2

120202

 市场营销

33.25

1.25

3

19.86

1

8

2502

120203K

 会计学

38.25

1.25

3

24.53

1

7

1252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31.25

4.63

3

22.01

0

0

2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31.25

4.37

3

21.99

0

0

2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36.38

2

3

23.91

0

6

1052

130402

 绘画

48.25

9.87

3

35.44

0

1

3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43.25

19

3

37.96

2

1

29

130503

 环境设计

43.25

17.87

3

37.27

1

0

2

130504

 产品设计

43.25

21.5

3

39.48

2

1

22

 全校校均

/

36.06

11.11

3

28.03

9.64

3

303














附表5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时数

 学分数

 总数

 其中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理论教学占比(%

 实验教学占比(%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320

93.49

6.51

57.95

0.96

158

89.24

8.86

030302

 社会工作

3400

90.82

9.18

56.29

6.41

167

86.23

11.98

050201

 英语

3272

89.49

10.51

65.16

0.98

167

85.03

13.17

050203

 德语

3272

93.4

6.6

65.16

0.98

167

89.82

8.38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3492

91.41

8.59

57.73

8.71

166

88.55

9.64

070302

 应用化学

3828

93.31

6.69

49.11

25.29

171.5

88.92

9.33

071004

 生态学

3552

93.47

6.53

52.36

13.74

165

89.7

8.48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681

93.7

6.3

55.04

4.86

173.5

89.63

8.65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634

94.06

5.94

53.27

4.73

170

90

8.24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3634

93.18

6.82

53.99

6.71

170

88.82

9.41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3634

94.06

5.94

54.05

4.9

170

90

8.24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3638

93.18

6.82

54.7

13.08

170

88.82

9.41

080402

 材料物理

3672

93.25

6.75

52.51

14.71

169

88.76

9.47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3628

93.16

6.84

54.24

10.8

169

88.76

9.47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3488

93.81

6.19

56.59

4.3

165

89.7

8.48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702

92.98

7.02

55.19

11.43

174

89.37

8.91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600

92.67

7.33

56.72

11.61

170

88.82

9.41

080703

 通信工程

3400

93.65

6.35

57.65

9.76

165

89.7

8.48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696

94.16

5.84

52.49

12.34

169

89.94

8.28

080710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3580

92.63

7.37

57.37

9.89

170

88.82

9.41

080717T

 人工智能

3600

93.56

6.44

54.56

12

170

90

8.24

080801

 自动化

3596

93.1

6.9

55.34

13.79

169

88.76

9.47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3604

93.12

6.88

55.94

6.22

170

88.82

9.41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624

93.6

6.4

53.75

12.14

170

90

8.24

080902

 软件工程

3632

93.39

6.61

52.31

11.89

169

89.94

8.28

080903

 网络工程

3552

92.34

7.66

51.18

11.26

171

88.89

9.36

081001

 土木工程

3566

93.94

6.06

57.32

4.43

169

89.94

8.28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3568

93.95

6.05

55.38

4.6

168

89.88

8.33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572

93.06

6.94

53.98

10.53

166

88.55

9.64

081007T

 铁道工程

3578

93.96

6.04

57.63

3.8

170

90

8.24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3984

94.98

5.02

47.59

11.75

170

91.18

7.06

081302

 制药工程

3688

94.14

5.86

54.23

15.73

170

90

8.24

081701

 轻化工程

3710

92.72

7.28

53.64

17.68

178.5

88.52

9.8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3832

92.28

7.72

48.54

15.03

170

87.65

10.59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3716

93.11

6.89

52.29

15.29

168.5

88.72

9.5

081802

 交通工程

3336

93.53

6.47

58.21

3.78

162

89.51

8.64

082502

 环境工程

3636

93.18

6.82

54.9

11.11

170

88.82

9.41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3772

90.67

9.33

54.08

14

172

86.05

12.21

082801

 建筑学

4328

94.64

5.36

53.93

4.94

201

91.04

7.46

082803

 风景园林

3686

93.49

6.51

46.83

17.04

164

89.63

8.54

082901

 安全工程

3512

92.94

7.06

57.06

6.83

167

88.62

9.58

083001

 生物工程

3604

93.12

6.88

56.05

16.76

168

88.69

9.52

090102

 园艺

3384

92.91

7.09

49.76

11.82

154

88.96

9.09

090502

 园林

3520

93.18

6.82

48.75

12.5

159

89.31

8.81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552

92.12

7.88

55.07

8.33

167

87.43

10.78

120103

 工程管理

3496

93.82

6.18

55.95

3.2

165

89.7

8.48

120108T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3544

93

7

52.03

11.29

163

88.34

9.82

120202

 市场营销

3492

93.59

6.41

64.38

1.15

173.75

89.93

8.35

120203K

 会计学

3368

92.64

7.36

58.31

1.19

161

88.2

9.94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3256

91.4

8.6

61.43

4.55

163

87.12

11.04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3240

89.38

10.62

61.48

4.32

162

84.57

13.58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3216

93.28

6.72

57.52

1.99

160.5

89.41

8.72

130402

 绘画

3536

90.16

9.84

49.32

8.94

164

84.76

13.41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728

90.34

9.66

44.53

16.31

164

84.76

13.41

130503

 环境设计

3664

84.93

15.07

44.54

15.61

164

79.88

18.29

130504

 产品设计

3744

85.26

14.74

42.63

18.38

164

79.88

18.29

 全校校均

/

3589.8

92.72

7.28

54.35

9.9

168.27

88.56

9.66







附表6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0

98

98

030302

 社会工作

55

55

100

050201

 英语

60

58

96.67

050203

 德语

60

59

98.33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78

78

100

070302

 应用化学

183

179

97.81

071004

 生态学

36

35

97.22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11

208

98.58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67

66

98.51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65

64

98.46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44

143

99.31

080402

 材料物理

70

70

100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34

34

100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71

71

1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50

145

96.67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79

78

98.73

080703

 通信工程

72

69

95.83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2

72

100

080801

 自动化

77

76

98.7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56

150

96.15

080902

 软件工程

125

125

100

080903

 网络工程

115

104

90.43

081001

 土木工程

147

142

96.6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66

65

98.48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4

33

97.06

081007T

 铁道工程

64

64

10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36

135

99.26

081302

 制药工程

92

88

95.65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87

87

100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47

47

100

082502

 环境工程

30

30

100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71

71

100

082801

 建筑学

46

43

93.48

082803

 风景园林

80

77

96.25

082901

 安全工程

73

71

97.26

083001

 生物工程

61

61

100

090102

 园艺

39

37

94.87

090502

 园林

37

36

97.3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86

86

100

120103

 工程管理

40

40

100

120202

 市场营销

124

122

98.39

120203K

 会计学

136

135

99.26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55

55

100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57

57

10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45

45

100

130402

 绘画

12

12

1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3

82

98.8

130503

 环境设计

54

53

98.15

130504

 产品设计

36

35

97.22

 全校整体

/

3918

3846

98.16

附表7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2

102

100

030302

 社会工作

55

55

100

050201

 英语

63

63

100

050203

 德语

61

61

100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86

86

100

070302

 应用化学

82

82

100

070302

 应用化学

115

115

100

071004

 生态学

36

36

1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1

41

1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75

175

100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1

71

100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78

78

10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1

151

100

080402

 材料物理

74

74

100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34

34

100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71

71

1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8

38

100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9

119

1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84

84

100

080703

 通信工程

73

73

10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6

76

100

080801

 自动化

83

83

1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8

168

100

080902

 软件工程

129

129

100

080903

 网络工程

119

119

100

081001

 土木工程

148

148

100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0

70

100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5

35

100

081007T

 铁道工程

67

67

100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46

146

100

081302

 制药工程

93

93

100

081701

 轻化工程

3

3

100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88

88

100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47

47

100

082502

 环境工程

34

34

100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74

74

100

082801

 建筑学

47

47

100

082803

 风景园林

87

87

100

082901

 安全工程

73

73

100

083001

 生物工程

64

64

100

090102

 园艺

39

39

100

090502

 园林

39

39

1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90

90

100

120103

 工程管理

42

42

100

120202

 市场营销

56

56

100

120202

 市场营销

71

71

100

120203K

 会计学

138

138

100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58

58

100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59

59

10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50

50

100

130402

 绘画

13

13

1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3

83

100

130503

 环境设计

53

53

100

130504

 产品设计

35

35

100

 全校整体

/

4086

4086

100









附表8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2

100

98.04

030302

 社会工作

55

48

87.27

050201

 英语

63

61

96.83

050203

 德语

61

59

96.72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86

81

94.19

070302

 应用化学

197

188

95.43

071004

 生态学

36

31

86.11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16

205

94.91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1

63

88.73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78

66

84.62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1

140

92.72

080402

 材料物理

74

67

90.54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34

33

97.06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71

64

90.14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57

152

96.82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84

79

94.05

080703

 通信工程

73

69

94.52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6

68

89.47

080801

 自动化

83

81

97.59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8

156

92.86

080902

 软件工程

129

127

98.45

080903

 网络工程

119

105

88.24

081001

 土木工程

148

139

93.92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0

67

95.71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5

34

97.14

081007T

 铁道工程

67

65

97.01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46

129

88.36

081302

 制药工程

93

88

94.62

081701

 轻化工程

3

3

100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88

88

100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47

46

97.87

082502

 环境工程

34

32

94.12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74

74

100

082801

 建筑学

47

45

95.74

082803

 风景园林

87

82

94.25

082901

 安全工程

73

60

82.19

083001

 生物工程

64

59

92.19

090102

 园艺

39

39

100

090502

 园林

39

37

94.87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90

85

94.44

120103

 工程管理

42

38

90.48

120202

 市场营销

127

125

98.43

120203K

 会计学

138

137

99.28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58

56

96.55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59

58

98.31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50

50

100

130402

 绘画

13

12

92.31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3

82

98.8

130503

 环境设计

53

52

98.11

130504

 产品设计

35

35

100

 全校整体

/

4086

3860

94.47















附表9分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去向落实人数

 去向落实率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02

97

95.1

030302

 社会工作

55

51

92.73

050201

 英语

63

38

60.32

050203

 德语

61

52

85.25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86

84

97.67

070302

 应用化学

197

192

97.46

071004

 生态学

36

35

97.22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16

209

96.76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71

69

97.18

0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78

78

100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151

150

99.34

080402

 材料物理

74

74

100

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

34

34

100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71

66

92.96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57

155

98.7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84

82

97.62

080703

 通信工程

73

73

10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6

76

100

080801

 自动化

83

80

96.39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8

164

97.62

080902

 软件工程

129

121

93.8

080903

 网络工程

119

110

92.44

081001

 土木工程

148

147

99.32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70

67

95.71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35

35

100

081007T

 铁道工程

67

65

97.01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146

145

99.32

081302

 制药工程

93

86

92.47

081701

 轻化工程

3

3

100

081704T

 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

88

85

96.59

081705T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47

44

93.62

082502

 环境工程

34

34

100

082701

 食品科学与工程

74

68

91.89

082801

 建筑学

47

47

100

082803

 风景园林

87

81

93.1

082901

 安全工程

73

72

98.63

083001

 生物工程

64

59

92.19

090102

 园艺

39

39

100

090502

 园林

39

36

92.31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90

88

97.78

120103

 工程管理

42

38

90.48

120202

 市场营销

127

118

92.91

120203K

 会计学

138

132

95.65

120210

 文化产业管理

58

51

87.93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59

56

94.92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50

46

92

130402

 绘画

13

13

1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83

75

90.36

130503

 环境设计

53

51

96.23

130504

 产品设计

35

32

91.43

 全校整体

/

4086

3903

95.52